網頁

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為臉書美女打架 見到本尊後悔

 作者: 記者楊竣傑╱板橋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6月20日 上午2:59


 


男子張明義在臉書看見林姓女子照片後驚為天人,多次向林女示愛,還向林女的男友嗆聲、相約談判,引發雙方大混戰,張拔槍威嚇對方,因卡彈落荒而逃,事後落網怨嘆林女「本人沒照片漂亮」。板橋地檢署昨天將張明義等12人依傷害、恐嚇等罪嫌起訴。



據悉,31歲男子張明義今年一月在臉書看到24歲林女穿著火辣的照片,加入林女好友,意外發現林女手機號碼,並展開猛烈追求;事實上林女和大她11歲的男友翁建文同居5年,並育有一女。



張傳簡訊約林女吃飯,並說「妳很漂亮,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嗎?」,林女不予理會,張仍鍥而不捨,不斷騷擾林女;林女不堪其擾向男友求救,張竟向翁嗆聲約談判。



雙方1月30日晚間約在板橋區大同路談判,張帶著兩名友人到場,拿出改造手槍威嚇對方,準備開槍時卻卡彈,趕緊落跑,留下兩名友人被打得頭破血流;張事隔近一個月落網。



據悉,張被逮後看見林女本尊,和照片「差很大」,「很後悔」。



戴勝益—FB朋友,60個就夠了

 作者: 戴勝益 | Yahoo!奇摩 – 2012年6月20日 下午8:58


很多人以為我創業時,靠的是家族與父親的幫忙。事實上,我沒有從家裡拿任何一毛錢。我不希望自立門戶後,又用家裡的資源,導致我的事業又變成家族的分支企 業,這樣我就白走創業這一遭。但沒有錢怎麼創業?其實我是在沒有任何抵押品的情況下,向66位朋友,籌到了1.6億元的創業資金。

很多人問,為何我可以借到這麼多錢?也很多人因而問我:「人脈要怎麼建立?」我始終認為不要講人脈,要講人緣。人脈是有目的、有功利因素存在的,而人緣則是讓別人喜歡你,只要你人緣佳,人脈自然就好。

現在年輕人常說,我在Facebook上有600個朋友,但其實他真正認識的沒有幾個。當他有困難時,600人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幫助他?

這就是人脈,不是人緣。大家以為透過網路聯絡感情很容易,一個按鍵就能送出新年祝福給600個朋友,其實往往他的朋友就是因為這樣被他搞丟。像我過年收到罐頭簡訊,不會有太多感覺,也常直接刪掉。

所以建議大家不如把600個朋友刪除剩60個,保持跟這60個人的聯絡。可以見面,就不要講電話;可以講電話,就不要透過電腦螢幕,這樣才能建立人緣。

而 我的人緣是如何建立的?我想是因為我從出社會到創業的11年間,每天都會留意身旁人的需求。例如,當別人問我:「這個單字你懂不懂?」我絕不會說:「不懂。」我會說:「我幫你查一查。」別人問:「你認不認識某某某?」我絕不會說:「不認識。」我會說:「我想誰應該認識他,我幫你問一問。」

當你有幫助人的習慣時,別人就會自動來找你。一年365天,11年來我已累積了4千多個幫忙。

不過,記住這個4千多個幫忙,千萬不要一次提領光,這樣大家才會覺得你是可交的朋友。我當初在家族企業工作,根本沒有想到有一天我會創業,所以之前對別人的幫忙都出自真心,於是當我創業需要資金時,大家都是一呼百應,有位當兵同袍甚至拿了房子讓我去抵押。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18萬超大鋼鐵人 設計公司老闆買的

 東森新聞 – 2012年6月17日 上午11:33..

 



昨天有報導知名賣場賣1:1大小的鋼鐵人,儘管定價17萬9999元,但真的有人買走了!東森新聞終於找到買主,他是一名30幾歲的設計公司老闆,因為很喜歡電影復仇者聯盟,幾乎沒考慮就刷卡賣下。


真的好搶手,知名賣場展示和真人一樣高大的鋼鐵人,短短一天就已經被人訂走,但這隻超大公仔要價18萬,究竟是誰擁有了它?東森新聞找到買主友人。買主友人:「對啊!是我朋友買的。」答案揭曉,買主並非蒐藏家,是一名吳先生,今年30幾歲、未婚,是一家設計公司老闆,目前人在國外出差,因為很愛看電影復仇者聯盟,得知賣場有賣,幾乎沒考慮就買下。


雖然這隻超大鋼鐵人公仔已經擁有新主人,但因它的吸睛度夠高,到21號下星期四為止,還會繼續在賣場展示,仔細看看這隻鋼鐵人 ,造型裝扮屬於第二代,220公分高,玻璃纖維打造,插電後,眼睛、胸口手掌都會發光。因為小地方有掉漆,才會打折變18萬,但吳先生不在乎,考慮回國後,將它放在工作室,激發員工更多創意和潛能。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母伴女讀書四年 校方頒榮譽學士  女兒克服學習障礙 母女一同畢業  圓女兒上學夢! 孟母三遷傳佳話

2012/6/8 蘇世偉 報導





 


屏東高鳳技術學院,出了一對一起畢業的母女。

其實,是因為這位偉大的母親,為了陪伴女兒完成大學學業,媽媽特地南下伴讀大學四年,校方深受感動,特別頒發榮譽學士學位給這位媽媽,讓母女倆一起畢業。

媽媽伴女兒讀大學四年,學方深受感動,特別頒發榮譽學士學位給這位媽媽,還特別舉辦媽媽和女兒的畢業典禮。

母女情深,陳同學今年22歲,媽媽52歲,兩人情同姊妹,當初為了女兒想念大學的心願,特別寄人籬下,南下搬到學校附近。

女兒就讀屏東高鳳技術學院的流行工藝設計系,媽媽自己也學會了陶藝。

其實,陳同學有輕度的身心障礙讓媽媽決定陪他走上學習路,而藉由學習陶藝製作,女兒也克服了學習障礙。

兩人一起畢業,一同戴上學士帽,同學和老師全都趕到為她們喝采,也在當地傳為一段佳話。


【新聞】台視新聞:母伴女讀書四年校方頒榮譽學士

【新聞】台視新聞:母伴女讀書四年校方頒榮譽學士
 
 

伴身障女念大學 母獲頒榮譽學士



伴身障女念大學 母獲頒榮譽學士 【2012/6/8 13:23】


 



 


〔記者李立法/屏東報導〕慈母陳秀美為協助身障女兒陳哲嫻完成大學學業,從台北搬到屏東陪讀4年,當女兒的同學,一起學習,分享校園生活點滴,高鳳數位內容學院今天頒發「榮譽學士」證書給陳秀美,表彰她好學的心以及偉大的母愛。

 患有弱智的哲嫻,從小就學有習障礙,而且個性封閉,母親陳秀美為幫助女兒敞開心胸快樂學習,不惜辭去護理工作,全心陪伴哲嫻,高中特教班畢業後,哲嫻表達想念大學的意願,為了替女兒圓夢,她挑選了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流行工藝設計系,透過手工藝品的設計實作,希望能激發哲嫻的創作力。

 該校流行工藝設計系主任穆凝‧絲老饒滋表示,哲嫻4年前剛報到時,表現得木訥不太敢與其他同學互動,幸有母親從旁鼓勵,哲嫻變得越來越活潑,學習興致相當高,同學們也樂於和這對母子當同學,一起上課、出遊,哲嫻在學校得到快樂與自信,陪著哲嫻走過4年的媽媽是最大功臣。

 校長洪堅仁說,從陳秀美身上,同學們看到了母愛的光輝,母女一起在學校認真上課,親手設計製作的陶藝及木雕藝品不輸畢業生,哲嫻獲得成就感,陳秀美也一起成長,頒發榮譽學士,是學校對這位慈母的敬意與學習上的肯定。

 領到榮譽學位的陳秀美感動落淚,陪著女兒一路走來,有辛酸有歡笑,看到哲嫻在大學快樂學習,他覺得自己也獲得很大的收穫,付出很值得,一點都不苦。

 拿到大學畢業證書的哲嫻開心地穿上學士服與母親合影留念,她希望日後還能在流行手工藝品設計領域內繼績深造,拿出好成績回報母親。

伴學障女上學 偉大母獲榮譽學士

2012/06/08 12:00 陳傳霆 報導     地區:台北市報導


 


  來看這一場令人感動的畢業典禮,一名患有學習障礙的女孩,哲嫻,千辛萬苦考上了屏東高鳳技術學院的流行工藝設計系,她的媽媽因為擔心,不但陪著她搬到屏東,還天天跟著去上課,現在哲嫻如願畢業,校方也感念媽媽的母愛,特別頒了個榮譽學士獎,讓母女一起畢業。



  綁著馬尾的女孩,哲嫻。幫親愛的媽媽穿上畢業學士服,自己也接著穿上了,母女倆笑得好開心,今天哲嫻要和媽媽,一起從學校畢業。母女一起從校長手中接過畢業證書,媽媽陳秀美女士,拿的是"榮譽學士"。這張畢業證書,代表的是一段偉大母愛的故事。



  有學習障礙的哲嫻,好不容易才考上她最喜歡的,流行工藝設計系。擔心的媽媽,不但跟她一起搬來屏東,每天,都陪著哲嫻進入校園上課、求學。哲嫻學什麼,媽媽都要先學會,再耐心的一次次一遍遍的教給哲嫻。



  因為媽媽的細心,偉大母愛的伴讀,哲嫻克服學習困難,可以如期畢業。而四年來,哲嫻和媽媽沒有一天缺席,最開心的還是辛苦的媽媽,能和心肝寶貝一起畢業,對媽媽來說,看到哲嫻終於做到了真是心裡最大的安慰。



屏科大學生KUSO淹水 民眾反感

 作者: 王志宏╱屏東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6月14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王志宏╱屏東報導】


屏東科技大學這幾天在水災新聞中大出鋒頭,媒體不斷播放學生在校園游泳、乘坐充氣殺人鯨及騎馬涉水等搞笑KUSO畫面,讓外界誤以為屏科大已成水鄉澤國,紛紛打電話關心並要求約束學生脫序行為。校長古源光十分感慨,昨天特別發出電子郵件給學生,要求「應有大學生的成熟度」。


信件指出,連日豪雨讓屏科大在全國爆紅,跟往常一樣學校師長接獲不少電話,不同的是,以往是打來道賀、肯定;這次卻是關心媒體不斷播放學生在校園游泳、乘坐充氣鯨魚及騎馬涉水影片。


他說,這次水患造成學校森林系兩名畢業校友在梨山殉職,他心中很感傷,想著那受災人若是自己親人,會有多麼心痛。


「然而畫面一轉,竟出現屏科大校門口淹水,大學生大搞KUSO鏡頭,那種心情是多麼沉重。不禁心想,這些影片看在災區民眾眼裡,又會是什麼感受?」


古源光說,學校以往鼓勵同學發揮創意,也有很多同學在各類創意比賽得獎。反觀這次為「年輕就要瘋」,同樣發揮創意不顧自身危險的同學,可曾想過當親人在電視看到表演,是開心榮耀多?還是擔心安危多?


他強調,校門口積水造成大家不便非學校所願,校方不斷向政府爭取經費整治,目前已大幅改善。


丁國琳報案嗆網友 按讚的也告 - 女兒遭恐嚇 「網路世界也是要負責的」

  自由時報 – 2012年6月14日 上午4:29..




記者林嘉東、吳志偉/基隆報導


丁國琳常在臉書上和網友互動,有網友疑似過於入戲,在她的臉書上留言:「多注意你女兒的安全…」惹毛丁國琳報警,她並強調:「網友不要以為躲在網路裡面,就可以躲過刑事追訴。」


關於丁國琳在臉書上遭恐嚇,她連按讚兩位網友也告,她經紀公司證實,並回應:「因為丁國琳很在乎她的女兒,才會報警好好教育那些人,現在她的心情很平常,一定交給法律。」


網友疑入戲太深


針對該篇留言,丁國琳12日晚間在臉書粉絲團po文,表示有網友疑似是看了她演壞女人入戲太深,竟在她臉書留言:「對了,多注意你女兒的安全,不要學,姓白的,我不想在(應為「再」)處理一次。」似乎是拿白冰冰女兒白曉燕遭綁架撕票一事威脅她,由於事關女兒人身安全,丁國琳在臉書回嗆:「蘇明建你是分不清楚現實跟戲劇?!讓我的朋友們告訴你或是你自己上網查一下,上次恐嚇我的網友有什麼下場!先提醒你,這是公訴罪!無法撤告!!!」、丁國琳還嗆按讚的網友「你按什麼讚?」


報案保護家人


昨天下午4時,丁國琳到基隆市警二分局深澳派出所報案,面對媒體詢問時指出,她是個演員,私底下也跟平凡人一樣,也是一個平凡的母親,對於想傷害她的家人,傷害她的女兒的人,她不得不出面保護,捍衛家人。


丁國琳還說,網友不要分不清現實跟戲劇,網路世界也是要負責任的,不要以為躲在網路裡面,就可以躲過刑事追訴。


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神奇寶貝立體紋身



得多迷這個遊戲的人,才能勇敢的做到這一點。那些球(在神奇寶貝里叫什麼?)都是鼓起來的,是植入某種玩意? !


 



廣州機場職業乞丐 月入近5萬

 中央社 – 2012年6月4日 下午6:00


(中央社台北4日電)中國大陸媒體今天報導,廣州白雲機場出現「職業乞丐」,月收入常超過人民幣1萬元(約合新台幣4萬7187元),其中不少還是有勞動能力的壯漢。


大陸央廣之聲報導,在廣州白雲機場有不少職業乞丐的月收入是人民幣上萬元,他們就像「候鳥」一樣,每次被遣送回戶籍地,又會回到機場乞討,機場人員建議應該立法進行處罰。


報導說,大約有30個人長期在白雲機場航站乞討維生,這些人不僅有勞動能力,很多還是壯漢,根據機場工作人員的說法,這些職業乞丐的綽號是「瞎子」,在乞討中偽裝成瞎子。


這篇報導表示,看到工作人員,這些「瞎子」馬上恢復視力,轉身跑進人群裡,一下子就沒了蹤影,也有人幫這些職業乞丐買車票,希望他們回家,只要工作人員不注意,這群人又回來繼續乞討。


白雲機場的工作人員說,機場派出所、航管都多次對乞討人員進行疏導,不過怎麼勸導、怎麼趕,這些職業乞丐還是不理不睬,其中一些人的態度還相當惡劣。


機場工作人員及民眾都建議,有關單位應該立法或訂定相關規定,比照廣州地鐵、火車站,禁止在航站乞討,違者處以罰款或移送法辦。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三項鐵人父親 Team Hoyt

跑步場上一個令人感動的傳奇"Team hoyt"

最近在網上閒逛,在新聞組偶爾看到一段令人震撼的片子,這部影片叫"Team
Hoyt"
是在講一對父子的故事
爸爸叫做Dick Hoyt
兒子叫做Rick
Hoyt
這對父子是長跑健將
在過去二十五年間
他們一共跑了3770mile

其中包括78次半馬拉松賽,64次的馬拉松賽,24次著名的波士頓馬拉松賽,20 次Duathlons賽,7 次18.6 Milers賽,34 次10
Milers賽 ,143 次5 Milers賽,6 次20 Milers 賽,27次 Falmouth 7.1 milers賽,15次4
Milers賽,2次11公里賽,8 次15公里賽,204 次10公里賽,4 次8公里賽,92 次5公里賽,206
次奧運標準的三項鐵人賽,6次被公認不是平常人可以承受既Ironman
distances的終極三項鐵人賽……

但是你知道嗎?
兒子Rick是不能說話也不能走路的!!

Rick在出生時因臍帶繞頸導致腦部缺氧受損,醫生告訴Dick,孩子是植物人,沒有任何希望了
因此他只能在輪椅上渡過他的一生。Dick引述在Rick九個月大時,醫生對他和他妻子祖迪(Judy)說︰「他從此會像植物人一樣,還是把他送到療養院吧。」

然而,他們兩夫婦對此並不認同。他們發覺當他們在屋內活動時,Rick的眼睛會緊盯著他們。當Rick十一歲時,他們把他送到特夫斯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工程系,詢問是否有令孩子與人溝通的辦法,可惜Dick得到的回覆是︰「不可能,他根本沒有任何腦部活動。」

Dick反駁說︰「跟他說個笑話吧。」他們便說了個笑話,Rick果然笑了,證明了他的腦內確有不少活動。結果,他們為Rick加裝了一部能用頭的則面控制滑鼠標的電腦,Rick終於能和外界溝通了!

在Rick十五歲時,Rick的一位中學的同學因意外而癱瘓了,學校為那位學生舉行跑步籌款,Rick便透過電腦打出︰「爸,我也想參加。」

Dick之前並非跑步運動員,也沒有跑過馬拉松賽
但因著兒子的要求就參加了
於是他就推著Rick跑完了5mile的全程


在結束之後
Rick對父親說:"我今生第一次不覺得殘障了!"
這句話深深地震撼了爸爸Dick!

他決心要把那種感覺盡可能帶給兒子,預備好參加1979年的波士頓馬拉松。

「不接受報名。」便是比賽當局給Dick的話,原因是Hoyt父子既不是單獨跑手,又不是輪椅參賽者。結果幾年來,Hoyt父子只在賽事中跟著大隊一起跑,但他們終於找到正式參加比賽的方法︰在1983年,他們參加了另一個馬拉松,他們速度之快,令他們能入圍參加之後一年的波士頓馬拉松。




不久後便有人對Dick說︰「何不參加三項鐵人賽?」一個從來未曾學過游泳的人,一個自六歲起便從未踏過單車的人,如何能拖著110磅(50公斤)的兒子完成三項全能賽?但Dick還是勇於一試。屈指一算,他現在已完成了212次三項全能賽,當中包括了四次在夏威夷舉行,極費體力的15小時鐵人賽!
因著父愛,父親去學習游泳,學習踏自行車…
他願意為Rick做出許多的犧牲和付出,他又曾拖著他的兒子越野滑雪,又曾背著他爬山,其中一次更用單車拉著他橫越美國。

於是從那時候開始他們父子就常以"Team
Hoyt"報名參加馬拉松和三項鐵人賽:
跑步時Dick就推著Rick跑



游泳時Dick就拖著Rick躺著的橡皮艇游




騎自行車時Dick就騎著特製的自行車將Rick放在自行車前騎乘……



那麼Dick為何不試試自己一個人參加比賽,看看表現如何?「我不會獨個兒參賽。」Dick說。他參加比賽純粹是為了當他們一起跑步、游泳和踏單車,看到Rick面上露出甜美笑容時的「奇妙感覺」。

今年,Dick與Rick分別65和43歲,已完成了他們第24次波士頓馬拉松,在20,000名參賽者中排名第5,083。他們的最佳時間?是在1992年的兩小時40分——只落後世界紀錄35分鐘;當然,或許你還未留意到,這紀錄是由一個沒有推著輪椅的人所創的。

兩年前,在一次比賽中,Dick輕微心臟病發。其後醫生發現他的一條大動脈有95%栓塞了。其中一名醫生對他說︰「若非你一直保持著這樣好的狀態,你大可能15年前已不久於人世。」

現在,儘管Rick有自己的住宅單位(他享有居家照料服務)並在波士頓工作,而Dick從軍隊退役後已在麻薩諸塞州的荷蘭市居住,但他們總有團聚的方法。他們經常在全國各地發表演說,而每週末也會參加極耗體力的比賽,當中包括今年的父親節。

當晚,Dick會請父親吃晚飯,但他最想送給父親的禮物,是他永遠買不到的。Rick打道︰「我最想送給爸爸的,是爸爸坐在椅上,由我推他一次!」

看這部短片時我深受感動
在影片中Dick推著Rick通過終點時
他們父子都受到眾人的鼓掌和歡呼


但這中間Rick什麼都沒有做…
他也什麼也都不能做…
一切都因為他父親的愛而白白領受這些…



那是什麼?

一個父親問兒子4次"那是甚麼?",
兒子回答4次"麻雀"後大發雷霆;

父親不發一語後,進家拿出自己的日記叫兒子念片段:

『幾天前小兒子跟我在公園,他問了我21次"那是甚麼?",我回答了 21次"麻雀",
⋯⋯每一次都是緊抱著他,慈愛的回答我那純真的小孩』

朋友:
請耐心的對待與孝順雙親,因為現在你爲他做的事,
在幾十年前也就是你還是嬰兒期時,他已爲你做過N遍了,
更何況有些你現在不願意爲他做的事,甚至小時候他都爲你做了,
你知道嗎?
朋友!趁尊親尚健在時及時行孝吧!不要到時徒留悔恨,為時已晚了。
 
 
 

泰國感人的潘婷洗髮精公益廣告

一個從小聾啞的女孩,懷揣著音樂的夢想長大,卻經常遭受姐姐的不屑與打擊。正當她對自身的價值產生疑問的時候,一個流浪藝人告訴她:音樂,只要你閉上眼睛,就能看見。
兩人同時入圍音樂節,由於嫉妒和害怕,姐姐在比賽前雇人摔壞了妹妹的小提琴,打傷了一直在教導妹妹的流浪藝人。
自以為陰謀得逞,但是妹妹仍然出現在比賽現場,飛揚的卡農從殘破的小提琴中破繭而出,震動了所有人的心。這是一部相當完整的濃縮版電影,伏筆,發展,轉折,高潮,典型的人­物性格,激烈的矛盾衝突,可以說一切符合戲劇的元素都在本⋯⋯片中一一呈現。
開場的悲劇化色彩濃烈,聾啞的小女孩和落魄的流浪藝人同樣都是悲劇的代表人物。而最後的高潮運用了很多意象化的景物,曠野,蝶化,朝陽,都預示了一個新的方向。
極具衝擊力的運動鏡頭,充滿情緒化的蒙太奇剪輯手法,和引導人物命運的卡農樂曲,都給這部影片賦以激昂的史詩感。
片子雖然是潘婷的公益廣告,但與宣傳的商業主體已
無多大關係了,全片揭示的是一個勵志主題:
  在困境中仍然能保持積極樂觀的人,
  才是一個真正的強者~~
這個廣告折射人生,最喜歡裏面聾女和那個賣藝老人
間的對話:     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     為什麼你必須和別人一樣?